行业要闻
News
3月20日,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刘金山代表厅党组作工作报告,对2019年工作进行总结,对2020年工作作出部署。厅长张兴辽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2019年,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班子怎么抓、队伍怎么带、工作怎么谋、风险怎么防、形象怎么树”,着力把“规矩立起来、制度建起来、效率提起来、形象树起来”,持续推进“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高质量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开门红”,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心齐风正劲足的发展态势,自然资源工作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
会议强调,2020年自然资源工作要以席大大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席大大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中心,坚持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坚持“一张蓝图保发展、一体共治建生态”,着力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着力强化生态保护,着力抓好巡视整改,持续营造学的氛围、严的氛围、干的氛围,加快推进自然资源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自然资源新篇章。 落实“四大战略”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力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乡村振兴、国土绿化重大战略,勇于担当作为,找准着力点,打好主动仗,以自然资源工作出彩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 坚持把谋划长远和干在当下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重点突破双发力,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带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编制我省黄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统筹流域内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空间开发、利用、保护、治理,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妥善处理生态建设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形成一套规划成果、一套规划数据库。 二是推进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按照“堤内绿网、堤外绿廊、城市绿芯”布局,堤外打造国家森林步道,堤内打造黄河湿地公园群。 三是积极实施滩区综合治理。按照“高滩森林生活区、二滩水农文旅生产区、嫩滩生态湿地区”的思路,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以耕地高效利用提升群众收入,促进黄河滩区高质量发展。 四是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考虑黄河流域自然生态各要素,以矿山生态修复、废弃工矿地整治、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为重点,谋划实施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落实中部崛起战略部署 立足省情实际,围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强化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集聚,在服务中部崛起中奋勇争先。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 二是支持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将建设用地和空间要素资源向郑州、洛阳等中心城市和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等优势区域倾斜,增强其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拓展其发展空间。 三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改进土地管理制度,承接好国务院授权的农用地转用审批权限,改进土地利用计划管理,落实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切实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 四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盘活产业集聚区低效用地,制定保障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资源需求的差别化政策,严格控制新供产业用地转变用途,切实发挥好资源配置的“闸门”调控作用。 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 聚焦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用好用活自然资源政策,创新走好具有河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决胜脱贫攻坚战。继续向贫困县单列下达用地计划指标,确保脱贫攻坚用地应保尽保;加大宅基地复垦券交易力度;加强生态扶贫政策的创新融合,全力助推35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二是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村庄分类和村庄布局规划,扎实开展“百镇千村规划”试点,分区域打造村庄规划样板,强化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区域,推进村庄规划保质扩面。 三是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等长效机制,提高基层政府和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积极性。研究制定差别化的耕地开垦费标准,引导项目建设少占耕地。 四是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加快研究制定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实施办法和具体举措,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激活农村土地市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五是强化乡村振兴用地保障。精准施策全力保障乡村产业用地需求,有效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积极保障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经营方式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六是积极推进乡村生态建设。坚持规划引领,规范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试点,逐步形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用地格局。 落实国土绿化战略部署 紧紧围绕“五年增绿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目标,按照“一核一区三屏四带多廊道”总体布局,着力补齐短板、提质增效,推动国土绿化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持续加强生态廊道品质提升。继续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推进“三纵五横”等主要廊道绿化,进一步提升森林河南形象;突出补齐豫北廊道绿化短板,推广生态廊道建设鹤壁模式,深入开展“一河两路”两侧违法占地、私搭乱建问题清查整治。 二是统筹推进山区平原增绿增效。大力推进太行山区、伏牛山区、桐柏-大别山区困难宜林地造林、灌木林地改造和补植补造,大力发展茶叶、油茶等特色经济林。因地制宜扩大平原地区优质林果种植面积,提升完善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 三是积极开展森林城市和森林乡村建设。在城市,实现森林进城、森林绕城、森林围城,形成城市绿芯、城区绿网、城外绿带。在乡村,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建设乡土乡风浓郁的森林乡村和森林特色小镇。 实施“四个先行” 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实施规划先行、生态先行、节约先行、改革先行,全力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 实施规划先行 实施生态先行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保证生态安全功能、突出生态系统功能、兼顾生态景观功能,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治理。 一是全面摸清生态家底。通过技术手段,全面调查国土空间生态资源的分布、规模和质量,精准掌握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科学保护、有效修复打好基础。 二是统筹生态建设布局。加快完成《河南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全省生态修复工作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重大工程、政策措施,形成纵向统一、横向联动、条块结合的生态建设工作格局。 三是抓好重大工程实施。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在乡村地区实施全域国土综合整治试点工程,探索建立工矿废弃地生态复垦券制度,开展全域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实施节约先行 加快转变资源管理方式,进一步控总量、减增量、盘存量、放流量、提质量,以资源精细化管理和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一是大力提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健全用地控制标准,规范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完善国有土地等级价体系,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推动耕地保护向有效保护、高效利用并重转变,推动矿产资源管理由重开发轻保护向开发和保护并重转变。 二是全力做好重点项目用地保障。聚焦重点任务、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开通服务保障绿色通道,着力提升项目用地审批效率,确保重点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及时保。 三是切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制定支持县域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开展批而未用土地盘活利用,大力推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资源要素供应引导小城镇、特色小镇和中心村发展,积极推进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 四是打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收官战。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进行全面评估,谋划推进下一轮紧缺矿种、战略性矿种、清洁能源找矿工作;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支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实施改革先行 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一是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统一的调查监测体系。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配合做好国家级自然保护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健全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土地配置改革,推进土地储备转型创新,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年度报告机制。 二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做好新《土地管理法》贯彻实施,全面实施公共利益征地制度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制度,完善土地二级市场交易政策,激发土地二级市场活力。 三是深化矿政管理制度改革。改革矿业权出让方式,全面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积极推进“净矿”出让,优化完善矿产资源税费制度,加快修订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完善矿业权审批登记规程。实行资源审批负责制,严格实行审批“留痕”。 四是深化自然资源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有效整合原国土资源、规划、测绘执法力量,着力推动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的执法监管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督察和执法监管体制机制。持续打好组合拳,确保实现违法占地比例、违法采矿案件明显下降目标。 推进九项重点工作 坚持精心抓住重点、专心突破难点、匠心打造亮点,集中力量推进九项重点工作,着力提升自然资源治理能力,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黄河流域“百千万”试点工程。开展百公里生态廊道建设,以黄河南岸郑州至开封段、新乡段、三门峡段为重点,建设生态廊道示范带;开展千公顷湿地公园群建设试点,以郑州黄河湿地公园为重点,建设一批湿地公园,恢复黄河湿地生态;开展40万亩滩区耕地高效利用试点,支持有条件的黄河滩区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种植经济效益高的紫苜蓿等优质牧草,探索“堤内牧草、堤外养殖、城郊加工、集群发展”模式。 二是推进“百镇千村规划”工程。把小城镇和村庄作为城乡融合的重要平台,在全省遴选一批基础好、发展快、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小城镇,率先开展特色小城镇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在“乡村规划、千村试点”基础上,同步推进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着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宜业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三是推进“百园节地增效”工程。选择试点地区,强化源头管控,优化盘活利用措施,创新土地供应和利用方式,加强用地监测评价,加快盘活各类园区沉睡的存量土地,扩大有效供给,以用地效率提升促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助推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四是推进自然资源领域专项整治。完成违建清查整治专项行动自查自纠阶段任务,建立健全日常监管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做好自然资源领域涉黑涉恶及其背后“保护伞”线索摸排工作,梳理分析行业乱象,补齐制度监管漏洞,着重在长效常治上下功夫。聚焦耕地保护督察发现问题,开展集中攻坚,确保问题逐项解决到位。 五是推进“三山”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深入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矿山生态修复、绿色矿山建设,确保到2020年底完成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既定目标,露天在产矿山全部纳入绿色矿山建设范畴,完成1000个矿山生态治理(面积5万亩以上),启动省级绿色矿山评选工作,支持省内大中型露天矿山和条件较好的地下在产矿山建成绿色矿山。 六是推进测绘地理信息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建设自然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实现各级自然资源部门数据互通,实现与其他政府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深入开展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推动“多测合一”,提高卫星遥感影像推送服务水平,加快构建全空间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池,支持鹤壁地理信息成果融合应用试验区建设。积极履行公益服务保障职能,为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规划、污染防治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数据服务。 七是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全面推进同一审批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和审批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切实提升审批效率。深入开展建设用地深化报批提速增效工程,推动解决用地审批周期长问题。深化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突出解决好工程建设领域和不动产登记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下放矿业权审批权限,实现矿业权审批全省“一网申请、分级审批、全程监督”。完善升级自然资源用途管制智能化审批系统,并实现与国土三调、空间规划、土壤污染等数据互联共享。抓好全域不动产登记试点工作,力争不动产登记一般服务压缩到3天以内。 八是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编制自然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推动资源、资金、资本向科技创新倾斜。制定人才引进的具体举措,激发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活力。整合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谋划建设一批结构合理、各具特色、能力突出的自然资源科研创新中心,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积极申建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建设省级卫星技术应用中心,推动博物馆创建国家级博物馆,加快河南自然博物馆建设项目前期论证工作。整合科研技术力量,强化自然资源技术支撑。 九是推进防范化解风险。开展执法监查与督察联合专项行动,持续推进违法占地行为专项整治,高标准完成“一河两路”违法违规问题清查整治。强化自然资源法治建设,组织开展《土地管理法》全省巡回宣讲,做好《河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修订工作,进一步加强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深入开展行政复议案件高发问题专项整治,确保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发生率大幅下降。着力加强审计工作,继续开展重大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建立健全内审工作机制,着力发挥好内审工作规范管理作用。突出做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和积案攻坚。坚决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大力提升监测预警和隐患防治水平。 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自然资源工作高质量
厅领导,总工程师,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负责同志,省林业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班子成员,厅机关各处(室、局)、厅属各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各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在分会场收听收看会议。